黃金槐 - 植物介紹
黃金槐也稱黃莖槐或稱黃枝槐,屬蝶形花科落葉喬木。其特點是樹莖、枝為金黃色,特別是在冬季,這種金黃色更濃、更加艷麗,獨具風格,頗富園林木本花卉之風采,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。1998年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園藝研究所從韓國引種成功,主要產地如江蘇長景園林,山東,安徽,浙江等地。
黃金槐 - 特性
黃金槐
黃金槐[1] 圖冊
黃金槐樹莖、枝一年生為淡綠黃色, 入冬后漸轉黃色,二年生的樹莖、枝為金黃色,樹皮光滑;葉互生,6~16片組成羽狀復葉,葉橢圓形,長2.5~5厘米,光滑,淡黃綠色。樹干墻直,樹形自然開張,樹態蒼勁挺拔,樹繁葉茂;主 側根系發達。生長快,當年嫁接苗可長1.5~2米高,第二年2.5~3.5米;性耐寒,能抵抗-30℃的低溫;耐干旱,耐瘠薄。
黃金槐 - 嫁接方法
金枝槐遮陰效果好,觀賞價值高,是很受歡迎的綠化樹種,生產上常以國槐為砧木嫁接。筆者在生產中摸索到一些經驗,在此與大家交流。
一、砧木選擇及嫁接方法
砧木既可選根頸部直徑0.5至1厘米的一年生苗,也可用胸徑3至5厘米的多年生大苗。但針對不同砧木,應采用不同的嫁接方法。
金枝槐生長速度比國槐快,在嫁接部位易形成“頭大腳小”的現象。以多年生大苗作砧木,采取高位枝接法,成形快、出圃時間短。但多個接穗拼湊在同一截面,枝條開張角度小,易造成掐脖現象,并且結合部位不牢固,易受風害。此外,這種苗的整形、更新復壯都受限制,主干與上部枝條顏色也不統一。用一年生小苗作砧木,在根頸部以上10厘米處芽接,雖然成形慢,出圃時間長,也有“頭大腳小” 等缺點,但在主干表皮沒有完全木栓化之前,整株色彩一致,觀賞性好。而且抗風能力強,整形、更新復壯的靈活性大。如果在移栽時將砧木根頸部及嫁接部位一同埋入地下,這樣既美觀,又不影響苗木生長,還能起到固苗的作用。所以,從長遠來看,以一年生砧木底位芽接法更具優勢。
二、嫁接時間
嫁接金枝槐的時間,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:
1.苗木規格的要求和生產批次的安排;
2.當地砧木、接穗芽眼生長的物候期;
3.避開災害性氣候;
4.嫁接方法的不同。
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例,每年3、4月,接穗芽眼飽滿,將要萌發而未萌發之際,即可用一年生砧木進行底部芽接。接穗隨采隨用,用帶木質部的芽眼進行嵌芽接。沒用完的接穗要及時用濕沙貯藏于陰涼通風處,以備使用。5月下旬至6、7月,樹液流動旺盛,容易剝皮,宜用“T”字形法芽接,即“熱粘皮”法。8月份芽接成活后,因生長期較短,可“悶芽”越冬到翌年。第二年芽萌發前剪去上部的砧木,進行正常管護。枝接可在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,關鍵是要事先采收、貯藏好接穗。但貯藏時間過長,接穗活力變弱,所以枝接宜早不宜遲。不論采取哪種方法,都要求接穗枝條健壯、無病蟲害,嫁接操作要避開雨天,防止雨水滲入影響成活。
黃金槐 - 生態習性
喜陽抗寒抗旱能力強,是水土固沙的好樹種,耐鹽堿,耐瘠薄,在酸性到堿地均能生長良好,最好在肥沃通透性好的環境中成長。引種期基本無病蟲害,苗木培育技術易掌握,管理成本較低。[2]
黃金槐 - 園林用途
黃金槐在園林綠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,它是為數不多的彩色喬木,可用于道路綠化、街區、住宅區、公園等地。綠化效果好,體現速度快,有很高的觀賞價值。黃金槐的特點是樹枝和樹葉都是金黃色,冬季樹枝更是越發金黃,顏色更家鮮艷靚麗。黃金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,耐寒、耐寒、病蟲害少。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應用廣泛,可用于行道樹,廣場綠化,花壇,花園,庭院等等。

